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学校案例>内容详情

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 奋力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4-10 20:28 发布单位: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1073 【公开】

 

近年来,泾源县立足县域实际和教育信息化示范县建设成功经验,以“教育智力资源、教学数字资源、人工智能服务”建设为抓手,以构建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新模式为突破,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室建设、网络在线互动课堂建设、人工智能建设、网络教研建设等有效途径,打通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学壁垒,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校长管理思维、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全县“互联网+教育”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基本情况

泾源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完全中学 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47所、教学点15个、公办幼儿园27所、民办幼儿园3所。近年来,我县建设智慧校园应用试点校11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06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56个、精品录播教室11间,多媒体教室占比达100%,中小学400M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科学规划,投入奠基。一是规划为先。成立了“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泾源县在线网络互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泾源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描绘了蓝图。二是投入奠基。坚持政府投入和区域协作投入相结合,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智慧校园应用试点校11所,创建自治区级“标杆校”3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19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167个、精品录播教室11间、智慧机器人创客教室5间、3D打印教室4间、VR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占比达100%,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协调网络运营商先后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光纤接入和400M宽带网络全覆盖。

(二)完善机制,强力推进。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坚持“事急先紧教育办、资金先紧教育投”,为“互联网+教育”及“网络互动课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双赢协作机制。与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建立协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对软件进行更新,对网络进行升级,保证了设备运用的正常化和网络联通的顺畅化。四是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借助“国培计划”及县级培训,培养本土化专家38人,对全县在线课堂硬件建设、软件维护、课堂融合进行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互联网+教育”常态化建设和应用。五是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泾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督导评估实施细则》,以督促建、以评促用,将在线课堂常态化应用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评价奖惩机制,对应用水平提升定期开展专项评估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推动了“互联网+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三)融合创新,构建模式。一是创新建立网络在线课堂三级联动模式。实施“一拖二”网络在线“专递课堂”建设,主、辅课堂“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定期互访,实现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教师资源、学习资源的互通共享,破解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不足、结构性短缺难题,解决了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的问题。实施“名师课堂”建设,在泾源一中、泾源一小、泾源三小、泾源四小等县城学校开设名师课堂,向全县农村小学辐射开放,带动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升。实施“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六盘山高级中学、唐徕回中、银川三中、兴庆区十八小、固原市实验小学等区(市)优质学校建立协作关系,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让泾源师生享受到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大餐,达到了“进入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联动效果。二是创新建立“名校引领+云桌面”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在县高级中学建成“云桌面”教室25个,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和区内名校的引领,学生自主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解决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的问题,拓宽了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三是创新建立“五位一体”智慧课堂模式。在县第四小学建成“一体机+平板+反馈器+教学助手+电子班牌”五位一体的常态化录播教室24间,建立了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综合评价、课堂监控、家校共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品质,促进了个性化发展及智慧的生成,为学生运用信息化思维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规范管理,常态应用。一是建培用管,四轮驱动。夯实硬件建设。注重设备之间相互兼容,实现了校与校在设备资源上的无缝对接。坚持培训先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对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群体开展“一对一”“ 手把手”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设备并进行教学;紧盯人人会用、爱用、用好目标,成立了县级信息技术应用学科指导组,培养互联网+教育种子教师团队150人、卓越教师团队50人,全县85%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高效教学。强化常态应用。制定了《泾源县在线课堂教师教学应用操作规范》《泾源县在线课堂教室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构建主辅课堂常态教学“4321”模式,做到“四统一、三融合、两提升、一跟踪”(四统一:统一的作息时间表、统一的课程表、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监测标准;三融合:师师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两提升:教师基本功得到提升、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一跟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后台、手机APP等随时随地对在线课堂进行监测跟踪)。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定期不定期通过县级监管平台,对各学校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反馈,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二是跟进把脉,全程指导。建成集线上观课议课、互动交流,线下把脉诊断、共同研讨的县级网络教研中心,远程对在线课堂常态化应用进行把脉诊断,评价指导。以开展资源应用评比活动为抓手,比管理、比应用、比效果,推动学校提高应用效益。通过开展区域间帮扶与协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应用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三是科研引领,促进发展。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主题,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7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先后3次代表宁夏在青岛、武汉、重庆参加了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代表宁夏在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交流发言,全区“一拖二”网络在线课堂观摩会和“互联网+教育”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三、经验与体会

(一)经费投入和技术支持为“互联网+教育”建设与常态化运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及“网络互动课堂”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资金投入上不遗余力给予支持;网络公司、设备供应商主动介入、跟进服务,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运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区市带县域、县城带乡镇、乡镇带村小三级远程网络教学教研互助平台,构建了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新模式,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优质资源互通共享,校长的管理思维、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巩固率得到提升,“控辍保学”压力减轻,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开辟了新的航路。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个课堂”建设,打破了时空局限、地域局限、学校局限、班级局限,教师结构性短缺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四)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重大改革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大通道、大智慧、大数据、大收益”的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涌现出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学生通过信息化设备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为深化基础教育重大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