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学校案例>内容详情

泾源县“三段式”推进 构建“三个课堂”新模式 助推县域优质资源互通共享

发布时间: 2022-03-29 16:36 发布单位: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2022 【公开】

 

【摘要】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互联网+教育”需解决的重要内容,针对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城乡教学资源差异、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泾源县融合创新“三个课堂”新生态,规范完善“三段式”工作机制,通过创建“一拖二”专递课堂、优秀教师远程授课的“名师课堂”、名校引领的“名校网络课堂”等品牌课堂,实施“建培用管、全程指导、科研引领”的管理制度,建立“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双赢协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个课堂;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一、背景与思路

泾源县地处宁夏最南端,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辖4乡3镇96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8.8%,农业人口占90%,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泾源县常驻人口为8.5万元,共有中小学校(含幼儿园)8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38所(完全小学24所,初级小学14所)教学点11所,幼儿园30所,在校学生18780人。截至目前,已建成“智慧校园”应用试点校11所,创建自治区级“标杆校”4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19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168个、精品录播教室11间、智慧机器人创客教室5间、3D打印教室4间、VR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占比达100%,各学校光纤接入互联网带宽400M以上。

随着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深入开展,如何利用“三个课堂”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泾源县创新“完善机制、融合创新、规范管理”三段式工作机制,探索构建“三个课堂”新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办学水平等全面提升,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县域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互通共享。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不足,存在结构性短缺难题;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强、专业水平不高;三是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问题是工作的先导。针对存在的教育教学短板和弱项,泾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示范,强化教师队伍,让城乡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具体做法

(一)融合创新,构建“三个课堂”新生态

一是创建以“一拖二”为主的专递课堂。按照“县城中心校带乡镇中心校”“中心校带村小”“一校带一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新建直属中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主课堂89个、乡村小规模学校辅课堂79个,变单一班级教学为校际互动教学,破解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不足、结构性短缺难题。

被拖校按需“点课”、引领校照单“配课”,主课堂教师通过“线上”主讲,为副课堂的学生开展线上互动教学,并定期以走教形式到帮扶学校“巡回指导”,了解学情;辅课堂教师通过“课堂辅导”和“线下服务”,配合主课堂教师组织教学、答疑解惑,检测和评价学习效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每月到中心校与主课堂学生开展至少一次的交流互动,既有在本校“线上”学习的经历又有到主课堂学校参与实地学习的机会。

主、辅课堂“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打破时空、地域、学校、班级界限。定期互访,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教师资源、学习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小规模学校学生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借助在线课堂延伸出的学习共同体,让辅课堂学生成为主课堂班级的一个学习小组,改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单打独斗的职业孤独感和学生人际交流的内心自卑感,在培养乡村学校孩子学习品质、思维品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小规模学校既有了书声,又有了歌声,更有了笑声。

二是创建以优秀教师远程授课的“名师课堂”。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立足县域实际,将“三个课堂”开展情况纳入六盘名师、骨干教师考核办法,要求六盘名师、区级骨干教师开展“三个课堂”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15课时,市级骨干教师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10课时,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8课时,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共建成县级名师课堂12个,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师在网上开课,向全县开放。

同时,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搭载全区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顺风车,在线开展名师名课观摩、说课议课、示范教学、专题研讨等网络教研和研修活动,使名师资源更多更广辐射普通教师和学生。将县城直属中小学列入“名校网络课堂” 实验校,向全县农村小学辐射开放,带动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是搭建以区市名校引领的“名校网络课堂”。与区内六盘山高级中学、唐徕回中、银川三中、兴庆区十八小、固原市实验小学等区(市)优质学校建立协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闽宁教育帮扶机制,与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厦门市海沧中学、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厦门市海沧区育才中学等7所学校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让泾源师生享受到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大餐,达到了“进入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联动效果。

(二)规范管理,常态应用

一是建培用管,四轮驱动。夯实硬件建设,注重设备之间相互兼容,实现了校与校在设备资源上的无缝对接。坚持培训先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对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全员开展“一对一”“手把手”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设备并进行教学;紧盯人人会用、爱用、用好目标,成立了县级信息技术应用学科指导组,培养“互联网+教育”种子教师团队150人、卓越教师团队50人,全县95%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高效教学。强化常态应用,制定了《泾源县在线课堂教师教学应用操作规范》《泾源县在线课堂教室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构建主辅课堂常态教学的“四统一、三融合、两提升、一跟踪”“4321”模式。

“4”统一:统一的作息时间表、统一的课程表、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监测标准。

“3”融合:师师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

“2”提升:教师基本功得到提升、学生素质得到提升。

“1”跟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后台、手机APP等随时随地对在线课堂进行监测跟踪,对各学校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反馈,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二是跟进把脉,全程指导。建成集线上观课议课、互动交流,线下把脉诊断、共同研讨的县级网络教研中心,远程对在线课堂常态化应用进行把脉诊断,评价指导。以开展资源应用评比活动为抓手,比管理、比应用、比效果,推动学校提高应用效益。通过开展区域间帮扶与协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应用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三是科研引领,促进发展。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依托县域远程课堂互动平台和互动终端,通过城乡远程双向视频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为校本教研、区域学科教研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样本,构建了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三)完善机制,强力推进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出台《关于成立泾源县教育体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泾源县教育系统关于成立 “互联网+教育”应用指导团队的通知》《泾源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事急先紧教育办、资金先紧教育投”,县财政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为“互联网+教育”及“网络互动课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建立双赢协作机制。与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运维商建立协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对软件进行更新,对网络进行升级,保证了设备运用的正常化和网络联通的顺畅化。

四是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建立由主讲端和接收端教师、教研员、技术人员组成的“三个课堂”教学团队,分工负责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研指导、技术保障等工作,实现双师协同教学。

借助“国培计划”及县级培训,培养本土化专家38人,对全县在线课堂硬件建设、软件维护、课堂融合进行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互联网+教育”常态化建设和应用。教研部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及时跟进,诊断把脉;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协调、协作配合、交流互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

五是建立应用激励机制。制定“三个课堂”课时认定办法,将主讲端教师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的工作量,按不低于1:1.5的标准核算课时(即线上教学1课时相当于线下教学1.5课时),并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评定时予以倾斜;对承担名校网络课堂的学校,在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中予以倾斜,激发“三个课堂”应用活力。

六是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出台《泾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督导评估实施细则》《泾源县网络在线课堂应用督导评估细则(试行)》,以督促建、以评促用,对“三个课堂”应用水平提升定期开展专项评估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推动了“三个课堂”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三、成效与展望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宁夏教育云丰富的教学资源,区市带县域、县城带乡镇、乡镇带乡村网络教学教研互助平台,构建了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课堂新模式,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优质资源互通共享,校长的管理思维、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教育振兴奠定了基础。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泾源三小佘艳萍就是宁夏教育云平台的获利者,她认为,宁夏教育云平台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更给教师的视野插上了翅膀,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迅速,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云平台让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缩短了城乡教育差距,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线网络互动课堂,打破了时空局限、地域局限、学校局限、班级局限,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既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难题,又促进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根据县域内质量监测反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互联网+教育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涌现出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教育质量,改变了育人方式。学生学会了利用信息化设备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拓宽了渠道,奠定了基础。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利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三个课堂”按需应用,以县城直属中小学为盟主校,各乡镇中心校与小规模学校、教学点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等网络研修共同体,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在线互动课堂”,在线开展名师讲评、名课观摩、说课议课、示范教学、专题研讨等网络教研和研修活动,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名师课堂”,面向全县教师通过直播、录播、点播等方式,开展应用培训、名师讲座等,远程集中参加培训学习、互动交流,使名师资源更多更广辐射普通教师,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夏军是泾源一中一名青年教师,云校家App上的移动讲台是他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他说: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来看,它将来会搭载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今天我们不学习使用它,可能明天我们就不适应讲台了,作为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宁夏教育云平台就如一条河,可以源源不竭的为我们提供资源。“三个课堂”的应用,让泾源教育涌现出了更多象夏军一样的老师,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教师通过“观课”“议课”“磨课”等方式,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和灵动,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