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学校案例>内容详情

借助“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东风 构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 2022-03-29 16:03 发布单位: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1164 【公开】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六盘山腹地,泾水源头,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全县辖4乡3镇、10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党的十九大以来,泾源县抢抓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室建设、网络在线互动课堂建设、人工智能建设、网络教研建设等有效途径,打通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学壁垒,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明显缩小,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基本情况

泾源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完全中学 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47所、教学点15个、公办幼儿园27所、民办幼儿园3所。2020-2021学年度,全县共有在校学生共计19281人,其中普通高中2237人、职业高中460人、初中4686人、小学8317人、学前幼儿3581人。共有在编教师1120人,其中普通高中138人、职业高中38 人、初中336人、小学581人、学前教育27人。目前,全县共建成智慧校园应用试点校11所,创建自治区级“标杆校”3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19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167个、精品录播教室11间、智慧机器人创客教室5间、3D打印教室4间、VR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占比达100%,县域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织牢一张“网”,夯实“互联网+教育”保障基础。在推进“互联网+教育”进程中围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泾源县结合县域实际,在规划、组织、应用等顶层设计中因校制宜,量身定制,确保了方向不偏,环节不脱。一是绘好一张蓝图。县委、政府出台了《泾源县在线网络互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泾源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泾源县“互联网+教育”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年)》等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确立了“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整体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制定了蓝图。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事急先紧教育办,钱紧先紧教育投,县财政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为“互联网+教育”硬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强化网络保障。硬件的运行关键要靠网络的畅通快捷,为此,泾源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办学,鼓励支持企业参与“互联网+教育”建设,引进网络三大运营商开展协作,为学校提供网络优质服务,保证了各级各类学校光纤接入和400M宽带网络全覆盖。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教研部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及时跟进,诊断把脉;县城和乡镇、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协调、协作配合、交流互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五是强化考评保障。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了《泾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督导评估实施细则》,以督促建、以评促用,对“互联网+教育”应用水平提升定期开展专项评估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推动了“互联网+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二)依托一片“云”,丰富教学资源获取渠道。传统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师仅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只能通过教师的“教”来达成。宁夏教育云的建成,教学助手、互动课堂、云校家App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一线教师带来了福音,让教师教学资源获取更为便捷,泾源县充分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在教师会用、爱用、常用用好上下功夫。一是全员开通学校、教师、学生个人空间。全县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全部注册教育云账号,通过云空间发布、转载教育教学资源信息。二是通过云校家平台,让家校沟通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学生习惯养成、班级圈、学生点评、班级讨论、通知公告等内容,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后学情,师生随时质疑问难、答题解惑,家长也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动态。三是利用教学助手,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教学助手中只有教师想不到,没有平台涉及不到,智能检测、课前导学、课后练习、移动讲台、课堂记录、教材资源……教师不再为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而伤脑筋,精品资源、精美的图片背景、ppt模板,以及各种视频材料,在减轻教师的负担的同时,让课堂更为生动直观,特别是对实验、概念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直观,方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育云平台使用上,教师深有感触,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泾源三小佘艳萍就是云平台的获利者,她认为,教育云平台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更给教师的视野插上了翅膀,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迅速,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云平台让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缩短了城乡教育差距,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泾源一中物理老师夏军是教育云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对他来说,教育云上的相关资源,都是在自己需求的,云校家App上的移动讲台在演示实验中,是他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他说:从宁夏教育云的发展来看,它将来会搭载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今天我们不学习使用它,可能明天我们就不适应讲台了,作为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教育云就如一条河,可以源源不竭的为我们提供资源。

(三)借助一块“屏”,构建教学模式变革立交桥。泾源县地处山区,长期以来,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受生活环境、发展机会等因素影响,优秀教师派不下去了或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匮乏,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短缺,部分课程难以开齐,优质教学资源无法惠及到农村学生,师资不均衡问题成为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这种情况,借助“互联网+教育”,我县深入开展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探索研究,构建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块电视屏实现了乡村与城镇、弱校与名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一是创建以“一拖二”为主的专递课堂。建成乡镇中心小学主课堂7个、乡村小规模学校辅课堂14个,大力开展“强校帮弱校”和“区域发展共同体”的探索研究,变单一班级教学为校际互动教学,破解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不足、结构性短缺难题。被拖校按需“点菜”、引领校照单“配菜”,主课堂教师通过“线上”主讲,为副课堂的学生开展线上互动教学,并定期以走教形式到被拖学校“巡回指导”,了解学情;辅课堂教师通过“课堂辅导”和“线下服务”,配合主课堂教师组织教学、答疑解惑,检测和评价学习效果;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每月到中心校与主课堂学生开展至少一次的交流互动,既有在本校“线上”学习的经历又有到主课堂学校参与实地学习的机会。主、辅课堂“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定期互访,实现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教师资源、学习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小规模学校学生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更为主要的是在线课堂所延伸出的学习共同体,让辅课堂学生成为主课堂班级的一个学习小组,打破了时空、地域、学校、班级界限,改变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单打独斗的职业孤独感和学生人际交流的内心自卑感,在培养乡村学校孩子学习品质、思维品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小规模学校既有了书声,又有了歌声,更有了笑声。二是创建以优秀教师远程授课的“名师课堂”。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区、市、县三级骨干教师示范效应,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共建成县级名师课堂8个,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师在网上开课,向全县开放。同时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搭载全区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顺风车,在线开展名师名课观摩、说课议课、示范教学、专题研讨等网络教研和研修活动,使名师资源更多更广辐射普通教师和学生。三是搭建以区市强校引领的“名校网络课堂”。与区内名校结对,建立教育帮扶机制,县高级中学与盘山高级中学、泾源一中与银川三中、白面民小与兴庆区十八小、平凉庄小学与市实验小学、县幼儿园与厦门海沧区幼儿园建成城乡联动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手段,引领带动,满足了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四是创建“云桌面”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针对我县高中学生生源基础薄弱、个体差异较大、教师结构短缺等问题,创新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县高级中学建成“云桌面”教室25个,师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解决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及知识积累拓展的问题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五是创新建立“五位一体”智慧课堂模式。以推进学生协作和综合评价为突破,以促进家校共育为关键,在县第四小学建成“一体机+平板+反馈器+教学助手+电子班牌”五位一体的常态化录播教室24间,建立了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综合评价、课堂监控、家校共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品质,让学生树立了利用信息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促进了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打造一个“团”,促进资源应用常态化。一是打造了一支“种子”团队。坚持“常态应用”与“能力提升”齐头并进,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等专题培训,特别是对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开展一对一、手把手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设备并进行教学。全县共培养互联网+教育种子教师团队150人、卓越教师团队50人,全县85%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高效教学。二是打造了一支科研团队。建成全县网络教研中心,线上观课议课,线下诊断研讨,远程对在线课堂常态化应用进行监控指导,保障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老师常态化应用。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主题,分别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7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泾河源镇的《“一拖二”在线网络互动课堂实践与应用研究》、泾源高级中学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7个子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打造了一支技术团队。常态化运用重点在设备的正常化,我们借助“国培计划”及县级培训,培养本土化专家38人,对全县在线课堂硬件建设、软件维护、课堂融合进行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互联网+教育”常态化应用。四是打造了一支监管团队。为防止师生通过个人空间、网络平台发布不良信息,我们建立了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和防护体系,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个人通过教育云平台发布的信息由管理员严格审核把关,营造了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

三、成效与体会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教育云丰富的教学资源,区市带县域、县城带乡镇、乡镇带乡村网络教学教研互助平台,构建了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课堂新模式,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优质资源互通共享,校长的管理思维、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教育振兴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线网络互动课堂,打破了时空局限、地域局限、学校局限、班级局限,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既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难题,又促进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互联网+教育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涌现出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教育质量,改变了育人方式,学生学会了利用信息化设备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拓宽了渠道,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