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学校案例>内容详情

依托平台 校际联研 互利共赢 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互联网+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28 14:23 发布单位: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1469 【公开】


【案例导读】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依托互联网和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与乡村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互助关系,大力开展“互联网+教育”互动交流与应用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实地指导、师徒结对、“一拖二”在线课堂、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方式,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背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偏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和帮扶力度,但宁夏泾源县的基础教育发展仍然不均衡。其主要原因是城乡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村级教学点师资力量匮乏,严重制约了泾源县整体教育发展水平,也影响了乡村孩子受教水平和发展。鉴于此,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依托互联网和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与乡村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互助关系,大力开展“互联网+教育”互动交流与应用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实地指导、师徒结对、“一拖二”在线课堂、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方式,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过程】

(一)开展专题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组织城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学习掌握word文档处理、PowerPoint设计、最新教学一体机操作、班级优化大师、网络教研、个人资源上传、网站资源下载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信息技术背景下促进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学校聘请资深教育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使教师明确创新教学教研方式的各项要求。如信息技术背景下备课需要做哪些工作,怎样钻研课标和教材,如何确定新课程理念下部编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流程,如何对网络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取舍和修改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教育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教师们统一了思想,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为城乡校际“联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开展校际 “联研”,助推专业成长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升区域内教师备课水平。(1)开展网络在线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利用区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及学校平行班教师的条件和优势,学校教研组针对每个年级组的同一学科,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按单元进行划分,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一名主备教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主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结合专题培训及利用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深思细悟,择优整合,形成个人教学设计,上传至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我校学科组教师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基地校教师针对我校教师教学设计深入研讨,并根据自己的班情学情,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此环节要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推敲教学设计,包括问题设计是否精准恰当、学法指导是否到位、课件制作是否精美、板书设计是否科学、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等。既要关注备课的共性问题,又要关注本班学生的个性问题,对学生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基地学校老师对本校学生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并进行班本化处理,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将研修成果再次上传到网络平台,使备课资源在区域内得到共享。(2)开展“面对面”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确定一次面对面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地点在我校与基地校之间轮流进行。首先,执教者以说课形式陈述自己的备课思路,其他教师给予补充,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其次,大家对每一环节都进行精细推敲,使教学内容设计和课件更加充实、精美和完善,总结出能使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最后由执教教师综合集体意见,形成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学设计,使网络备课研修活动向纵深发展。

2.实施“一对一”青篮成长计划。学校选派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在基地校上优质示范课,让基地校的师生切身感受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再由基地校选送年轻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异地上课交流学习,体验县城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此期间,我校骨干教师对基地校选送老师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把脉和指导,通过校际间“送课下乡”和异地课堂交流活动,助推乡村教师尽快成长。

3.成立学校名师工作室,特邀基地校教师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工作室活动,为城乡学校开展教育科研交流及课题研究工作搭建平台。由我校牵头成立的名师工作室,为基地校的骨干老师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心得交流牵线搭桥,从而是两校间长期开展教研活动和校际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和省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对基地校年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帮扶,合作开展教研沙龙和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城乡学校间形式多样的校际“联研”活动,提升了城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4.实施“一拖二”在线课堂模式,探索城乡教育互利共赢的新路径。学校利用网络技术与基地学校建立课堂共享机制,确立了“一拖二”在线课堂模式,在学校搭建具有远程互动功能的主课堂,在基地校搭建远程互动的辅课堂,通过学校与基地校信息化协作,将县城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分享给乡村学校,破解乡村边远学校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弥补薄弱学科师资的严重不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偏远乡村学校学生享受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填补了城乡教育的鸿沟。

【应用效果】

1.实现“五同步”提升。校际 “联研”合作体现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与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教研模式既能关注共性问题,又能关注个性问题。城乡学校间的合作模式既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彰显教师的个性特点,促进了乡村薄弱学校与县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步发展、课程同步实施、优质资源同步共享、教研活动同步探讨、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的“五同步”效应。

2.激活教师思维。面对教材教法的革新,教师缺乏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创新教研方式,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乡教师互动交流与应用实践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了同一蓝天下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夙愿。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业务素养提升。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创新教研方式是对教研工作的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借鉴他人、自我钻研、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素养提升。

4.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教研方式以网络教研为主体,由个性、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具有内在的互补性,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实现校本教研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校本教研有名无实的“空壳”现象,学校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5.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教研方式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原来教师的备课方式只是翻翻课本,看看教参,写写教案,方式单一,资源匮乏,局限性很大。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教师与网络资源、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结晶,与传统备课相比,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加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加透彻,对知识的拓展更加有效,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6.增强了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教师把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悟、成功案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微课视频、教学实录上传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个人空间,供大家交流学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率大幅提升,切实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获取资源、教学探究和网络研讨能力,增强了网络教研的实效性。

学校将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下城乡教师互利共赢为终极目标,让每一个生命精彩,助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共筑教育新梦。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